初识书画家陈墨先生,首先是被他的作品所打动!其书法艺术,在苍劲雄浑中又渗透有文雅飘逸,从力道与章法中能观照出文人书法的情怀和独具一格之风神;其画作中的物象,似乎都是跃跃欲试地要从纸里“跳”出来一般。不论书画,有如此生动的画面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多应该是诉诸于内心的丰富感怀,才可化为笔端之灵逸风华。
书画家陈墨先生字国铨,号怀远,1947年出生于河南省新野县。他的父亲是一位军官,母亲则是一位出身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幼年时期的陈墨在父亲的教导下,还沿袭着旧式的学习传统,从书法习字开始,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随着学识的积累和修养的增长,他逐渐把儒雅,平和,谦逊等美德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自身。并随着阅历的丰富与眼界的开阔,正如一坛酝酿多时的醇酒,正等待着开启时的四溢芬芳。及至参加工作,年轻的陈墨始终不忘父亲对他那句“老实做人,正派做事”的教诲。每当提起这简单的八个字,在如今已年届七旬的陈先生看来,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因为,这是他在一直践行,并也使他受益一生的信念。都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当观者被陈先生画作气韵感动的当下,实也正是被其品格魅力感染的时刻。
研创从容 书艺臻善
陈墨先生是一位书画兼擅的艺术家,他毕业于青海省师范学校,参加工作后便长期在与文化艺术相关的岗位。由于自幼习字的扎实功底,让他在工作中理所当然成为了文职骨干。从家学的习字开始,其临习过“二王”及赵孟頫等前人经典,如今擅行草书风。他非常重视对传统的承袭。以楷书为基础,从横平竖直中体会着间架结构,从一笔一画里感悟出力透纸背。当娴熟的功力与灵思之巧致相撞时,便迸发出了自我逸格的光芒。
“对渊博的传统我很尊重,过去在学习的时候也是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苟且,我知道,一定要扎实地继承传统,今后的路才能走得好,走得稳。但是呢,如果单单只是继承传统而不去让它有与时俱进的延续也是不行的,这就是每一位当代书法家所要践行的一份责任,就是把传统的东西不仅要发扬,更要结合自身做一个发展和创新。”
在当今书画界,“创新”两个字是敏感话题。一提到创新,很多人往往都觉是一种背离传统艺术的“无根”行为,但同时也是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当下艺术形势。对于这个态势,很多艺术从业者便会有些偏离正轨的所谓研新之举,各种怪异形式亦层出不穷。对于陈墨先生来讲,他理解当今这样的现状,而从自身的实践可以看出,对于创新,他秉承的,还是一种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审美追求。
“摹习古人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但不是我们学习书法的目的,不能光学别人的东西,写得再好那也只能是别人的。最终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怀。但这个过程会很长,更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功利,而是要让它自然而然地形成。”
陈墨作品1
观陈墨先生行草书风,虽有“二王”之飘逸,兼有赵体之流畅,却不曾陷于“泥古”僵守,属于尊守传统而兼有自我的时代之风。其用笔极具节奏感,沉实处不激不厉,温文尔雅,激荡处行笔如飞,一气呵成,笔下线条富有弹性。陈先生行草鲜有破笔飞白,墨色皆均匀沉厚,虽有粗细浓淡,却笔笔夯实,未有浮于表面之轻躁,能感受到书者对所行笔墨的成竹在胸,更彰显出快书慢写的深厚功力;在字体上,陈先生不求过分变异,笔墨精润而发古香之气,并有时代所需之风范。其书风特色主要体现在字里行间营造出的飘渺俊逸,道劲清丽之笔墨氛围,在抑扬顿挫中,让气势,韵律,结构,情趣皆有跃然纸上的灵动。通观陈墨先生作品,书卷气很浓,潇洒淋漓,无剑拔弩张之势,笔墨简约而无呆板凝滞之感,严谨中见超逸,拙雅中蕴机敏,随意中现法度,秀逸而不媚弱,情劲而不霸悍,其艺术底蕴透显出的,属古代文人精神在当代的生动表现。在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处,形成了“陈氏墨韵”独有意味的韵致。
如果说从书风中流露出的是一个艺术家的风骨性情,那么从画风里表达的,便是其疏放率性的内心追求。看过陈先生画作的人,都会被其浓浓的笔情墨趣深深打动。在其笔墨中,既能感受到优雅婉约的水墨气韵,又可体会出实实在在的生活情趣。
“其实,我追求的,可以说是一种大众化情怀,既优雅又接地气。艺术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能脱离。不论写字还是画画,都来源于生活和大自然,加之从先辈那里汲取养分来完善自己的技艺,技法与情怀的融合,就承托出艺术的表达。”
溯源陈墨先生的绘画生涯,正是从一种情怀而起,或许这也是能在其作品中感受到生动气息的原因。
心诚感怀 灵动画境
说到与绘画的结缘,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先生看到朋友家挂着的一幅齐白石作品,即被栩栩如生的画面吸引住了。作品中的虾体现出生动的形态和真实的质感,在过去学习资料匮乏的时期,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对于青年陈墨来讲,可以说有着震撼的力量,这似乎也成为一种感召,让他因此开始了自己的国画艺术生涯。他开始尽己所能找到各种可供临摹的资料,只要有闲暇,便伏案笔耕。
“不论是写字还是画画,都是要从临摹开始的,临摹是必修课。画画就要从临摹古画开始。”
陈墨先生的小写意花鸟画是非常灵动的,他虽重视形似而又不拘泥于形似,只追求一种“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感受。尤其擅长的便是对动物形神描绘,不论是动态还是眼神,俱是活灵活现,仿若就在眼前,总让人有一种观之不足的意犹未尽。
“不论画动物还是人物,我觉得,眼睛是最重要的,只要眼神活了,这个人或动物就活了。如果其他画再好,眼睛无神都是失败之作。”
《晋书·顾恺之传》中曰:“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对于眼睛的描绘,陈先生尤为重视!这在他倾注更多心血的以藏獒为题材的画作中尤为突出。
陈墨作品2
书画家陈墨先生对藏獒是情有独钟,也颇为感念的,他曾因工需要在青海与牧民们同吃同住,因此有了更多与藏獒亲密接触的时间。他常感于藏獒的忠诚尽己,正如同自己对书画事业的执着追求,始终不弃。他细致地观察藏獒,把它们不同品种的分类,习性,神态等等都熟记于心。待着墨于纸时,便是才思与情感交汇而激荡出的,浓浓的深厚情意。陈先生笔下藏獒,在捕猎时,从眼神中便有着凶猛的霸气,闲暇嬉戏时,眼神则从容淡然,倒显出些憨态可掬,在动势中能感受到藏獒的状态及情趣,会让观者在赏画时不由自主地附上会心一笑。除了在不同情况下体现出的眼神及动态,陈先生所描绘的藏獒从整体感受,又是宽仁温和的,毛发皴染在融柔中更显精神气宇,脚踏土地时的稳沉,及姿势动感亦让画面充满灵跃生气。对于藏獒,陈墨先生除了始终感佩外,实则还有对自心那一份沉潜,真挚和淡泊的观照。
“书画是我修身养性的一个寄托,是精神支柱,我从没想过要成什么大家,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至于有什么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去强求。”
多年的勤研和实践,让陈墨先生在书画界有了一席之地。陈先生现为西部兰亭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名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艺术委员,青海省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会员,青海硬笔书法协会会员,香港新华通讯社名誉顾问。书、画篆刻等作品曾多次在省内外展出,多部书画作品被录入《中国书法家艺术大典》,一些书画作品还被省内外图书馆、博物馆收藏。同时人送外号“西部獒圣”。
访谈最后,笔者突想起陈老先生在开始介绍自己名字时所说:“我从小就不爱说话,所以叫"沉默"。”而陈墨这个谐音的名字却是让他在沉潜中默默积聚了爆发的能量,是一个一直见证他臻达艺术至境的称呼,不仅让他自己感怀于此,更让更多书画爱好和收藏者记住了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