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曹启平书法小谈
[ 编辑:admin | 时间:2016-12-15 09:17:13 | 浏览:2646次 ]
分享到:

著名书法家曹启平

       书法艺术的境界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升华,才有可能不断地进步,有所提升,有所突破。自己从喜欢书法,到起始笔耕并进行书法创作,已走过了三十余年的路程。回想起来,值得小结一下,以便理清思路,继续探索。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那是一句空话。书法的基础在于对点画的掌握,要把碑帖上的点画转换成自己的能力,需要一个漫长的笔耕过程。这是毅力和意志,思考和辨证多方结合的过程。半途而废或不加思考辨证的笔耕是难以升华的,也是要不得的。
       在浩瀚的碑帖海洋中,自身要汲取的只是几滴。所以要精选碑帖。在所习的碑帖中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领悟其精神所在。习一碑帖,就要研以时日,不掌握其精髓,就不能罢手。这样,所习每一碑帖使自己总有大获,不致练帖很多,却是事而非只知皮毛。
       广泛涉猎书体,掌握其要领。历史上名家之体各有所长,真草隶篆行各有精妙,研习时要领悟各种书体的精要。在涉猎研习中区别起止、提按、行笔、用墨、取舍、变化及精神之所在,然后融汇贯通,为我所用,这样就能自然运用各种笔法于创作中。
经常研习书法理论,用理论来指导书法实践。一味地写下去,不受书法理论影响和指导的写是盲目的,也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就会走弯路。把所走弯路形成误区要更正回来,那就更麻烦。而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去实践当然是事半功倍,因为前人的理论是经过多年实践积累而得来的,那是很珍贵的。只要我们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写,无异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习。
“拙巧”训练也是很重要的。象我这样天资一般的人,必须经过由起始的“拙”达到若干年后的“巧”,把字写得由“拙”到好看既“巧”,这是我的第一层次;然后又刻意将字写“拙”,再由“拙”写“巧”,写得有神采,有气度,有感染力。这是一次大的升华,这样字才能脱俗,才有玩味之处。这是我的第二层次。
       研究字之结构,充分发挥汉字结构的特点。把一段文字写成一幅艺术作品,这需要书家要有非凡的驾驭汉字结构的能力。在一方宣纸的平面空间中,把汉字的结构进行变化,给人以美感:同一个字可根据需要放开拉宽,写成扁平形;也可上下延伸,写成窄长形,可上扬、可掉角、可仰、可卧、可舞、可静。在字的结构变化中寻求美,在变化中找到篇与局部的最佳结合。
书法的表现力除了谋篇外更重要的是用墨的浓淡。水多墨少则淡,墨多水少则浓。笔锋墨多则润,笔锋墨少则躁,浓淡润躁的结合可显出字的神采与整篇的黑白对比,其变化无尽。要想达到浓淡润躁的最佳效果,书家在润墨、行笔的速度,笔锋着墨的程度上都要考究,这种考究的结果,就是表现力的不同。
       创作一幅好的作品,须书家意在笔先即构想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其创作过程是艰苦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反复、调整,包括用墨、大小、提按,承启调整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书家升华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和产生新认识的过程。
       每位书家都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刻意地要确定一种模型,或刻意地坚持某种情状,而是书家在不断磨练和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自身修养,是对碑帖取舍的方向以及自身喜好相结合的一种自然流露,而不是学书前的定位和自身的与生俱来。
一个有创意的书家不但要练好字,拥有雄厚的书法功底,而且还要广泛涉猎文史哲多方面的知识,这种字外功的汲取,是大书家不可缺少的方面。只有字内功和字外功有机的结合起来,书家才能象雄鹰一样扇动自由的翅膀,翱翔于翰墨的天空,找到新的天地。我们的书法艺术,不仅要继承前人的形式与内容,更需要发展其形式与内容,发展就是创新,创新才有生命力。
       成功的书家是千锤百炼,久泡于墨海的赤子。我们只有多写,反复写,以写为乐,以写为要地苦练心志,才能在熟练中,经验中,借鉴中运笔提按,甚至获得惊喜,达到始用手写,次用心写,终用神写之境界。

曹启平作品欣赏:








   


上一篇:【文化讲堂】春秋战国书法艺术
下一篇:丹青妙手 道法自然——李崇选书法作品略评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