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浅谈书法欣赏
[ 编辑:admin | 时间:2016-12-31 15:00:00 | 浏览:741次 ]
分享到:

说到书法欣赏,有的人认为这是从事书法的专家的事,或是做书法这门学问的人的事,还有的人认为,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不是文盲,对于字的好坏都是能看得出的,其实,这都是不全面的。

   书法的欣赏,由于欣赏者的审美观和欣赏者的素质等各方面情况不同,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况且书法属于艺术,而艺术又不同于自然科学。如数学里题目有一具体的答案,二加上三等于五,是个准确的数字,如有任何偏差,结果则不成立。艺术则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尺度。

  由于每个人的喜好兴趣不同,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和看法则也不同,就像发酵过的豆腐,爱吃的人觉得香,不爱好的人觉得臭,感觉截然不同。对于书法来说就更明显了。同样一幅作品,如果两个各持不同意见的人,争论不休,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

   然而,一个人的审美兴趣,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兴趣有了变化,欣赏角度也不一样,所持的观点也就不一样,这要和一个人的年龄、性格、修养、情绪、环境以及时代风尚等有关。如对同样一幅作品来说,开始是由于自己的认识水平低,对书法艺术真谛还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因此也可能把一幅好的作品误以为不是一件优秀的作品,再由于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地学习,自身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则可能对这幅作品的看法和过去截然两样。

  有时还因一个人对这门艺术的掌握程度不同而不同。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关于这个问题,有人曾这样打比方,如看棋赛,有时一个妙棋的出现,不会是所有观众都能理解的,程度高的马上叫绝;程度稍低的要想一想才叹服;程度差的,要再看几步才渐渐领悟;再差的,可能就什么也看不懂。这就由于水平的层次不同,看问题的程度也不同。

  可见,书法艺术的欣赏,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看法不可能都一致,也不必强求统一。那么,是不是说对书法的欣赏就毫无标准可谈了呢?前面所说的只是影响书法欣赏的不同因素。其实具体的欣赏原则也还是有的。

  南齐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这句话说到了书法欣赏的妙处。同时也指出,欣赏书法作品的优劣,应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方面看书法作品所具备的神采;一方面是要看作品的形质。神采和形质是两个不同的方面。

  形质,是我们从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得见的东西,是具体的实在的。这包括点画运笔的刚柔、轻重、粗细、缓急,结字的符合法度,章法的安排,墨色的处理等。通过形质既可以辩出一幅作品的精、气、神等方面,也指书家的个性、修养和书写时的思想感情。“神采”所指的内容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欣赏过程要靠欣赏者去认识、理解,往往不容易言传。

   这里先从以下几方面谈书法的欣赏,即点画、结字、墨法和章法。

   一、点画

   关于书法作品中的点画问题,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基本点画都没有处理好,那怎么能说它是一幅好作品呢?既然是欣赏点画,那么什么样的点画才叫好呢?这里的形态又和用笔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点画的形状是通过用笔表现出来的,用笔要有停蓄敛放。姜白石关于用笔的快慢问题有论述:“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先必能速,然后为迟,若素不能速专事迟,则无神气,若专务速,又多失势。”这说明用笔的快慢,已决定点画形状的美丑。至于点画的形态效果的优劣,古人作了精辟的论述,晋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中说:“夫者点,皆磊磊似大理石之,或如蹲邸,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或如鹗口,尖如鼠矢。”这段话就是对点法进行了形象化的描述。横画如千里阵云,给人以空灵之感,意境深远,如多横并列,取势变化。竖画,悬针锋芒毕露,垂露则内含圆润。单竖则如万岁枯藤,苍劲有力。多竖组合则有相向相背,也叫相吸相斥之别。其余的点画的形态和组合形式,不一一举例。

   陆维钊先生曾说:“字之间架,则如人之骨相,务须长短相称,骨肉调匀,左右整齐,前后舒泰。反之,如头大身细,户歪背曲,手断足跛,即不致如病人扶床,支撑失据,也必如醉人坐立,不翻自倒,聚跛癃残疾于一堂,能不令人对之作呕?”这段论述,即指出字的点画安排要有机组合,且遵循着一定的整体构成法则。其总的宗旨是运笔如锥画沙,笔笔中锋,行笔如屋漏痕,因势运行,自能有姿。反之,则粗细不称,残缺不全,勾若蟹爪,竖若死蛇,点画安排不自然。

   二、结字

   结字,也是书法欣赏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字,是由基本点画组成,如果说欣赏字的点画是从局部来看的,那么欣赏结字则是从整体而言的。

  明项穆说:“书有三要:第一要清整,清则点画不混杂,整则形体不偏斜;第二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怒,润则折挫不枯涩;第三要闲雅,闲则运用不矜持,雅则起伏不恣肆。”这第一要也正是针对结字而言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清整”的结体,只能说是结字中一种方法或形式。孙过庭说:“至如初学八布,但求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除绝,复归平正。”说的也是有关结字的问题,所讲的平正,则是指最后追求的是在点画变化中寻求结字的平稳。有人曾把结字比成“七巧板”,这充分说明点画组合的灵活多变。字的结构,只要符合字结体规范,各人可有各人的安排方法,总的原则是结体协调,灵活掌握变化、呼应,讲究自然的姿态,使整体浑然一体。也正像人面孔,同样是五官的组合,但每个人的面是不是一样的。

  结字也属小章法,因此也强调布局,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偃仰向背,阴阳相应,以及避就、顶戴、穿插、意连等等。尽管这些已被普遍承认的法度,即匀称、平稳,但也各人有各人的风貌、气韵。这就是在法度、准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然而创新又不是无本之木。

  三、墨法

  书法作品中用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艺术的效果。《书谱》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所指的是作品中不能单一地应用。古人有云:“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欣赏书法的墨法,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然中见匠心。卫夫人的《笔阵图》中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里也是在讲用墨,多骨的筋书和多肉的墨猪,其实是用墨中的一个极端和另一个极端。我们在欣赏中要善于区别墨猪与厚重,筋书与病书。要做到用墨得体,善于将浓淡结合,燥润相间,流动自然,这是用墨上的可取之技。

   四、章法

    品评一件书法,从章法上去分析,就是对书法作品进行整体上的欣赏,是品评的一个重要方面。章法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款式,即作品的形式,如对联、中堂、条屏等。二是指分行布白。古人说“计白当黑”、“知白守黑”都是关于布白的经验总结,有的书法作品,字写得很好,但整体缺少合理的安排,布局不协调,使书法的效果大为减色。通篇的位置经营,虚实照应,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领域。邓石如曾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说的就是章法布局的虚实问题。总之,品评书作的章法,最要紧的也是要看其是否自然。字的位置经营,要随笔势而出现错落、大小、偃仰、平直、振动、燥润。且不能做作、或随心所欲、或机械地安排一个字大一个字小,一个字倾左一个字倾右,或一个枯一个润。这样人工雕刻的痕迹较为严重,就是不自然了。因此,新颖出自功力和修养,否则,一味追求“险而奇”则成为“怪俗”。

    以上所描述的点画、结字、墨法和章法四个方面,是书法作品中能直接看到的,具体的方面,属“形质”范围。

   欣赏中并不是单独分析其形质的优劣,还要透过这些形质去看“神采”。行质是具体的东西,属于技术部分,神采是抽象的,则指意境。神采是通过形质来表现的,不可能存在没有形质而有神采的作品。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单形质好,神采不佳,其艺术价值也是不大的,“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是很有道理的。

   元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这段话说出了字的点画组合与书写者的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幅好的作品,能使人感到愉快、舒适、振奋并得到美的享受。西汉杨雄称书法为“心画”,晋王羲之称之为“书意”,唐孙过庭称之为“佳境”,五代贯休称之为“神力”,明徐文长称之为“书神”,这些都可说是书法的生命力的显示,书写者情感、个性、修养等的寄托。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正是此理。

     书法欣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准确而全面地欣赏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欣赏者也应具备一定素质。首先要有书法的基本功,即有书法实践的体会,不懂得书法的人,也是不容易正确欣赏书法的。其次是具备一定的书法理论知识,了解一些书法史,历代有代表性的书家、书作、书论及文字学的知识。再者是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这样欣赏书法才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上一篇:齐白石的“小气”
下一篇:词的兴盛与发展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
书画杂谈更多>>
  • 黄山画派

    中国画以山水画为大宗,而山水画以黄山画派为巨镇。这里的“黄山画派”,不仅指长期生活、活动在黄山地..

    浏览量:3488次发布时间:2017-05-02
  • ·书画名家的人情债
  • ·文人画与画家画
  • ·中锋运笔
  • ·书画常识:国画知识介绍
  • ·明清后鸡题材绘画技法成熟 画家寄托情感
  • ·绘画的“七分饱”及“悄悄话”
  • ·篆刻十宜十忌
  • ·篆刻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