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中国书画名家李光华艺术人生访谈录
[ 编辑:admin | 时间:2016-12-14 14:00:01 | 浏览:2421次 ]
分享到:

国画家李光华先生是位严谨而认真的人,在初与他接触时,笔者甚至觉他有些不符合艺术家气质的拘谨和木讷。但随着访谈的深入才发现,这位1948年出生的山水画家,把其最富有灵性和跃动的心智都投入到所钟爱的画作里了,故而,当观者在李先生画前驻足时,都会被其作品里充溢着的丰富情感,以及包容深博的气韵所震撼,感动。


李光华先生是陕西岐山人,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国画师、中国企业报道艺术资本理事会·副主席、中国企业报道艺术资本·顾问、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西部名流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副主任、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陕西各界书画院画家、陕西书画院画家、西安市山水画院画家、郑州中原书画院客座教授。

  师古勤艺 自然造化

  回忆起初会国画之魅时的印象,虽然早已时过境迁,但李光华仍然难掩兴奋。儿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参观画展,他就被一幅山水画韵致深深吸引,他魂灵深处的艺术天赋似乎就在那一刻被激活。自此以后,从小学涂鸦到中学正式研究书画,他都始终孜孜不倦,乐此不疲。虽然,其书画之研一度被文革的到来所打断,但这却未能动摇他笃爱国画艺术的拳拳之心。

  “书画艺术是我所钟爱的事业,因为喜欢所以一直都没停下追求的步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让你不需要去刻意坚持就能顺其自然地做下去,往往也能有些成绩。”

  2000年初拜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山水画家杨建兮先生为师,潜心学习传统国画。2006—2011年先后结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水画高研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研究生课程班、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师从满维起、郭怡孮,张复兴、梅墨生、白云乡、曾先国、吕云所、韩敬伟、刘怀勇等名家。

  系统的教学,加之李光华谨细的心神和认真的态度,让他很快就领悟到了学研之核要,他秉承严守传统之步伐,沉心潜性,心无旁骛,深索古法精妙。他深知,这个学习的过程,犹如树之扎根,越是沉潜则愈发根深蒂固,才能为将来的枝繁叶茂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国画,临摹是必须的功课,对古人技法的揣摩和掌握,对古画气韵的感受和呈现都要做到宏观和微观上的读解。这是必经之路,不能逾越,更不能有丝毫懈怠。传承的功课做得越好,支撑创新的底蕴就越深厚。”



红叶醉秋 尺寸180cmx97cm

  从宋、元、明、清的高古书画,到近现代大师的造诣所成,李光华先生可谓广阅遍览,悉心研磨。他学古人定是亦步亦趋的扎实,但绝无泥古不化之腐朽,而是以意为之,师古人之心而非其迹。既没有走向空疏冷逸,也没有失掉自我个性,在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基础上,广采众长,自运心源,以抒发情感和灵性为追求。最终形成醇和流畅,空灵飘逸又不失浑厚的艺术风格。

  “在师古人的临摹中打好基础后,就要向上提升为对师自然,师造化的体悟和实践了。在这里面,写生就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在写生的过程中,感受真实的大自然的质感,空间感,体会其赋予山川河流的气韵精神。当在这种‘澄怀味像’的经历中有了感动,再把临摹时掌握的技法用于勾勒,点染出不同的山川风骨,且在不断的写生,创作的过程中寻求突破,‘守法固原,变化是活’最终达到自我风格形成的目标。”

  李先生平日极好山川之游。几十年来,他的足迹早已踏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早已经纳万物于胸积淀下丰富素材。他认为,笔墨是有限的,而自然物象是无穷而博大的,只有在经历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千山之阅,才能为创作出丰富灵动,充满生命力的作品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思之泉。

  观李先生山水画作,可谓极尽南朝谢赫所提“六法”中之“骨法用笔”和“气韵生动”之则。更有着他长期对大自然感悟的热情与思怀的自然流露。在其自如运笔时,可见书法用笔之痕,勾线时以中锋,圆笔,或浓或淡,或粗或细,下笔豪放肯定、每每到位,结构交代清晰明了,线条勾勒苍劲骨力,枯瘦时得千韧之险,凝厚处有磅礴之势,方折圆转皆自如游刃。其用墨,五色纷呈,浓淡干湿焦依景处置,近景蓊郁,中景爽逸而远景飘渺,结合勾、皴、点、染一气呵成之贯通,在层层皴染间,简处极简,繁处极繁,把山体的沟壑纹理以及层叠互让勾描得清晰可见,结构远近,疏密布置得当。勾勒、点厾、冲破等技法使山水树木的质量感,体积感有跃出纸面的淋漓尽致。既有笔精墨妙带来的视觉冲击,又有犹在画中的入胜至境。其通篇画品,在严谨不苟中蕴含着一派生机,随意洒脱,大气雄浑,形成既粗狂又清丽,率爽而博大的“李派画风”。

  远利近学 不怠研求

  曾有方家对李光华作品点评曰:他惯于直抒胸臆,作品无脂无媚,画面中群峰耸立,层峦叠嶂,有着天地间的古朴苍茫,悠远旷古,即视感扑面而来。他的作品古意与新境并驾,南势与北韵齐驱,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创造性。他是李光华,一位振笔苍茫抒胸襟的山水画家。

  俗云:“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在画家李光华的作品里,观者最为之动容的,想必便是其在浑厚中寓入清雅的画风。这样的作品气韵,能让人在驻足的瞬间就得到一种平和心境的洗礼,继而又被吸引着去关注其每个点,线,面的接连和构置,从宏观的震撼中收敛为对微观细腻的品味,再从微观的理性里观照出画面整体气势的连贯和稳健。而这一点一滴的画作意境之呈现,非是画家刻意为观者而设,却是创作者修炼的心性对观者的感染。这不仅仅是笔墨的体现,若往深究,便能感触到画作中渗入的,创作者的人性光辉。为方家对其“无脂无媚”的品评做了很好的注脚。

  “书画艺术不是简单的写写画画就行,而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悉心经营,这个过程,会有寂寞,别人的不解,名利的诱惑等等。如果能参透悟道,便就会到达真正‘天人合一’的澄澈之境。那时候,其他一切对于你都不重要了。”


锦绣山河 尺寸400cmx70cm

  长期专注的研习,让李光华淬炼出炉火纯青的佳妙画艺,而殊荣至归自然成为他水到渠成的收获。李光华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展并获奖,并被“中国收藏”杂志、“中国书画报”、“美术报”、香港“凤凰周刊”报、“陕西日报”、“中国信息报”、“陕西书画报”、 “文化艺术报”登刊发表。作品曾多次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以及在广州、上海、深圳等地展出;在北京、西安、宝鸡、甘肃西峰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次,作品“青山滴翠”被美国华裔收藏。出版有《李光华山水画作品选》等三集。2014年作品受中国企业报道邀约参加《最具收藏的书画名家作品鉴赏》并颁发荣誉证书。2014年应邀参加《向企业重点推荐的百强书画名家》中国企业报道、中国经济网、企业家在线、中国名企新闻网等媒体共同报道。并颁发荣誉证书。2014年应邀参加由中国文化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创新艺术家提名展”分别在北京水立方,在广州画院美术馆展出。第四届“艺术水立方”杯国际书画大展、第三届中国创新艺术家提名展。2015年应邀参加《特邀最受欢迎的双十大人民书画家献礼全国两会》由中国企业报道、中国网、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财经网、凤凰网、中国经济网等众多媒体共同报道。并颁发荣誉证书。

  “虽然现在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在艺海无涯的浩瀚中是远远不够的,画品境界还需提高,个性还没有完全彰显,还有更多的知识要去学习,领悟和实践。活到老学到老,我的求索之路仍在继续。”

  对于还未及古稀的李先生而言,当前的状态可以说正值一位书画家的“壮年时期”。技法足够成熟,心性亦很平稳。他的执着精神更在推动着他习研无止的步履。相信,在未来画坛,观者便能领略到其又一破陈出新艺术至境!(记者:杨丹菲)


上一篇:中国书画名家赵士开艺术人生访谈录
下一篇:画家区焕礼访谈录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