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中国书画名家李成印艺术人生访谈录
[ 编辑:admin | 时间:2016-11-14 11:07:51 | 浏览:2284次 ]
分享到:

   初观书法家李成印先生作品,实能感受到一种磅礴气势的冲击,仿若大象无形的宽广和包容,沉浸其中,能让人踏实而平和。当静心品读其作,又能看到渗透于细节处的灵跃,飘洒与随性。可以说,从字面上呈现出的宽广和包容是其德修,笔墨之灵洒便是其个性彰显。在李成印先生书法作品里,从致远宁和的谐美中亦感受到其稳健沉实的书研修行。


   李成印先生1947年出生于山东。他的书艺之路是从家学开始,且在父母和众位长辈的教导和期盼中,慢慢成长,逐渐成熟。199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成印与启功先生结缘。至今他仍记得在求艺时,启先生对他的三点叮嘱:“学习书法要坚持不懈”、“走继承发展的道路”、“要有社会责任感”。此后,这三句话他时刻铭记于心,成为其书艺生涯中的重要指导。他开始更为专注和沉潜地为书法而清修,在日日年年的笔墨耕读中,领悟着计白当黑的虚实奥妙,亦踏实稳健地行走于书研坦途。

众取兼修 笔墨深邃

   李先生书法是从魏碑开蒙,植根“二王”,后法颜、柳、赵、米等古代大家,从中汲取养分。并通研篆、隶、楷、行、草书法体式。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曰:“篆尚婉而通”。既阐述了篆书线条圆转之形状,通畅之气韵,又涵盖了篆书在书写过程中的笔法,尤其体现中锋运笔的表现形态。且此论关照篆书之“势”“气”“韵”的内涵,简洁而深邃。观李先生篆书之作,在用笔时,关注骨力、虚实、疾涩、润燥等细节之运作,结字亦疏密相宜,显示出以疏写精神,以密彰古拙的风韵,在展纵间兼取横向之势,故显端庄雅正之气,且一字之内、字字之间皆在舒展跌宕中又显顾盼姿情。结合严谨的中锋用笔,兼以偏锋、侧锋并用,收笔亦多侧锋,悬针、垂露兼融。对墨色浓淡的掌握亦是浓而不滞,淡而不薄,在相互映衬中透显出虚实相生,活跃灵动的韵致。在展笔时把篆书“取势”、“具情”的新面表达得淋漓尽致。故其篆作,可谓各有各姿态,每每传风神。李先生的楷书之作亦称佳妙。融米芾之古拙怪异,“二王”之清雅飘逸,颜体之厚重,魏碑之雄强古朴于一身,观之端庄雄伟,气势开张,骨力遒劲,在森严的唐楷法度中,亦有一股正气凛然之势当仁不让。

   “写字和做人一个道理,都要有一股刚毅正直的气势,当然,这取决于发心,心正则事正。都说‘字如其人’,如果发心不正,写出来的字就会让人感到东倒西歪,是一种气韵上的体现。”

   李成印先生习书,非只从形上取势,他把颜真卿之正,柳公权之勤,赵孟頫之宽,米芾之逸的大家精神不断熔冶,化为己用,在他的作品里,观者能很明确地感受到,其凛然正气实是在博采众家精神的基础上又自身修行之得道。这种承古与研新的一脉相传在李先生行书之作中体现淋漓。


   “大气潇洒的韵致,严谨酣畅的书风是我对书法创作一直以来的追求。但自我风格的形成一定要有扎实的继承基本功,所以我把大部分功夫都下在了临帖上,先继承好了再创新,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能急,我现在也还在逐步探索和完善。”

   观李成印先生行书,在运笔方面,注重起笔、行笔与收笔,中锋取正而侧锋取妍,在藏露、顺逆、提按、转折、方圆、轻重、疾涩间使转灵活。之于体式结构,则讲求重心和谐,以笔画长短、字与字间大小高低,欹正疏密,断连互让之章法来布局,使气韵通贯而错落有致,放逸生奇。时如巨龙腾空,叱诧风云,纵横天地。时而状若游蛇,似断还连,变幻生姿;墨色之多变,使意象奇绝灵动,神采激扬;情感之表达,有从心所欲不逾矩,臻于大道的不可端倪之新奇,无处不渗透着大道通变的开阔和宽博,尤有沉着痛快之爽利与豪迈。李先生书作,看似无法却有法,是完全臻于超功利,超现实的虚无心境。作品中渗透着的绝虑凝神,心正气和,以及潇洒的一挥而就之贯通,皆体现出载道和通悟之境界的升华。故而也让他有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清远虚怀。

   “通过很多年的学习,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开始问道于岁月,内省自心而发现自己,且向历史长河中的古圣先贤学习。就书法而言,我现在开始更注重对秦篆汉隶的研究和体会,这是书法艺术的源头,深入其中便会更清晰地看到一种传承的脉络和千百年来文化赋予的厚重感,受益匪浅!”

   除了笔耕不辍外,李先生对书法理论的研究也很重视,《书论》、《笔势论十二章并序》《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等都是其常研。对于“艺无止境”“学海无涯”的践行,让其作品不再停留于形式美感,而多了渗入真善之韵致的审美关照。让观者能从其书作中的感性线条体味到强大的生命律动带入的胜境,到达随心平和的,一种天人合一的高度默契。书作中线条粗细长短、干湿浓淡之和合相生,仿若在抒发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让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缤纷多姿,流淌出强烈的个性色彩,在形神兼备中入妙通灵。如此之作,皆上乘之品,件件稀世。

享誉殊荣 淡泊求研

   多年的沉潜修习,让李先生墨迹获得了业内高度肯定,且被业界赋予诸多头衔,为书法艺术的传承和扬播而奔走。李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企业报道—艺术资本理事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副主席,中国梁楷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长城研究学院名誉院士,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泰安市书协名誉主席。虽然平时政务繁忙,但李先生仍能时时都默默静享着心底对书法艺术的一份净澈感怀。

   “书法艺术是我一生的事业,它带给我了太多的领悟,让我始终能静心去观照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心态平和了,身体就健康,思维也敏捷。是一种身心兼修的滋养。”


   在与书法的相互侵润中,任岁月漫漫的无知无觉,李先生研习书法时的专注如一,终在书坛绽放溢彩,书法艺术除了滋养身心,更使其有了殊荣至归的享誉。2002年,李成印作品“兰亭序”在山东省首届中青年书画摄影优秀作品交流展中荣获一等奖;2005年,刻字作品“金秋”入展山东省首届刻字艺术展;2006年,入展中国书协全国第六届刻字艺术展;2007年,入展中国书协首届全国老年书法展,作品被收藏;同年,“黄河颂”书法作品被抗日战争纪念馆永久收藏;2008年,入展“长城杯”书画展,荣获金奖,作品被收藏;2009年,作品在“当代中国书画家与收藏家”北京交流展中获一等奖,被永久收藏;2010年,作品在“北戴河杯”大赛中荣获金奖,并被收藏;2009年,作品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泰山杯”书画大赛中荣获“特别荣誉奖”,被授予“泰山书画百家”称号;2010年,作品入展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被湘潭市收藏;2011年,作品捐赠中国书协举办的“绿化长江——万亩中国书法生态杯工程”;2012年,被山东省文联、山东省书协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2013年,被中国百家权威网络媒体联合推选为“当代书画十大家”、“中国梦之书画界十大领军人物”,12月,作品选入《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一书,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2014年3月,作品献于全国人代会、政协会,作品入选《人民艺术家》一书,并出版《李成印书法集》。书法作品见诸多家报端,并被国家机关、军内及华侨团体收藏或赠送中外友人。个人出版有《中国实力派书法家——李成印书法作品集》、《当代书法指导》、《我的起点》等,并被载入《名人书法大辞典》。

   “我从事书法学习六十多年,有过成败,有过喜悦和哀愁。虽然现在有了一些小成绩,但书法创作之路,永远是不止于求索的。我还会继续去更多地探索研究古法古帖,在历史和先辈中汲取养料,求得更大的进步。响应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尽一丝绵薄之力。”

   书法家李成印是心胸宽博的,一份虚怀让他不止于研索,一个理想让他全力以赴。他的专注,淡泊在当今的浮躁世界中实为一种难得之修为。相信,其人其艺在今后的书研之路上能给观者带来更多美好的洗礼!


上一篇:山水画家王宁访谈:艺术因喜好而存在
下一篇:中国书画名家卓剑文艺术人生访谈录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